close

無意間看到的文  

可感到筆者是經過自我的思考 而非僅僅追隨流行 熱潮所寫下的體會文

切入角度頗值得人深思與 分享

引用:http://blog.chinatimes.com/mr6/archive/2008/09/11/321648.html

和朋友聊到瑜珈還有最近的自行車熱潮。在自行車之前,大家都在談瑜珈。 

看台灣,以前似是「邱素貞」最大,約莫2005~2006年間猛然出現三家洋風十足的Space Yoga、Pure Yoga、True Yoga,其中Pure是裝修東區整棟大樓成玻璃帷幕,地鐵入口很方便;True Yoga以印度師資多,Space Yoga也是精美路線,另外有些特殊像LuLu嗎哪瑜珈陸文灝強力適能瑜珈唐幼馨提斯瑜珈…。這話題,是兩年前在講的,你以為瑜珈熱潮已退? 

我們卻有一感覺,好像…身邊蠻多做瑜珈的人?無法明指她們在哪裡,據這篇陳年報導說他們說台灣健身人口只占5%,瑜珈只占其中2.5 %(天啊,這麼小),此外除了各教室的瑜珈討論區外,真正公正公開的討論區如FashionGuide的瑜珈版不熱絡。但「瑜珈咖」好像常常在我們身邊?談「瑜珈」這個話題,冷不防就有人可以接話;隨便一篇文章看到在講工頭堅的捷克團就看到「要重回瑜珈懷抱,練到身體打結再出發」,彷彿你身邊普通上班族,只有在她掉了皮包,才有機會看到她直接彎下去就撿起來嚇你一跳;瑜珈是會傳染的,傳染了兩年,現在到底有多少人、多少「瑜珈咖」?真的很想知道!所以在Q Together幸福點點名平台上起了一個「全台YOGA咖萬人大募集」,你喜歡哪家瑜珈?為什麼?大家都很好奇這個結果吧!也很好奇這個「瑜珈整點新聞」可以靠Web 2.0力量整合出什麼新聞吧?今天開始,下周應可看出成果。 

更有趣的是「自行車 vs. 瑜珈」的反差。自行車蔚為流行,很多人覺得「這有什麼難」就買了,結果還是放在那邊;瑜珈恰恰相反,大部份人覺得「就算我有毅力,也不見得做得來」,這麼高難度的動作!我真的行嗎?所以,念頭一開始就是抱著非常恐懼、非常競競業業的態度去嘗試這項運動,結果…… 

結果…… 

我不認識瑜珈,上過幾堂免費的課,男生總是瑜珈班上「辨識度」最高的笨蛋一群,無論老師還是學員,一看到試用期的男生大概都心裡有底,「下次不會再看到他了。」果然,下次也不會再看到我了。放棄瑜珈,不會有什麼感覺,因為它好像不是屬於我的運動。 

這是我的結果,其他人卻不是如此結果。包括我這位朋友,以及其他很多很多隱身各處的「瑜珈咖」。瑜珈對許多人來說是很容易上癮、很過癮、真的很有癮的運動方式。它迷人之處一定要講到它與心靈結合的部份。所有瑜珈課都是由老師帶領,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做,但和有氧韻律操不同的是,它是幾乎緩慢的,而老師不是在喊口令,而是好像聊天似的,用最輕柔的聲音,先講述一下由來,然後,再慢慢的帶著你做,每個動作,老師會繼續的說明。然後會驚訝的發覺,瑜珈老師個個也都可以兼任哲學、心理老師了。她們練習瑜珈,到印度去實學,更多的時候自己一人體會。眼睛閉上,她們真的想像自己是一顆樹,根紮地,頭頂著天;腰枝彎下,她們想像自己前面是自己,後面是宇宙,這樣的冥想在瑜珈是非常重要的,隨著冥想,再調適自己的呼吸,慢慢的就可以彎曲,做出以前怎麼做都做不到的高難度彎曲動作! 

所以,做瑜珈有一個奇特現象:它可以流非常、非常多的汗,幾乎是一滴滴的落在地板,多到了叫人困窘的程度,但,心靈卻平靜得像一面鏡。課程完成後,呼應課程剛開始,有的老師會雙手合十,有的會說印度話的謝天謝地謝謝老師,有的會「嗡」,大自然最初始的聲音。此時的身體是疲倦卻有精神,很特殊的感覺。你做一次瑜珈,就會發現若科學家真說瑜珈有特殊的療效,那一定是真的,身體已經告訴你,它好難得接受了這麼一段特別的學程。 

因為它太特別,也因為我做這個太辛苦,我們就思考一件事。如果把瑜珈拆解開來,看看它的特色,看看它的好處,在平常生活中,可否「模擬」瑜珈呢? 

首先,瑜珈課程往往是在安靜下進行的,燈光幽暗,整個一兩個小時的時間,無論你有多重的公務在身,有多少的沉重未解之心事,在這時候必須被迫完完全全的清空,由於是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(至少是運動),所以大家還算很放心的把自己交進這清空的一小時,真的用心的把外面的塵囂亂世整個隔絕掉,這一段,是我們這些汲汲營營的職業人往往缺的! 

接著,瑜珈課因為就是在做身體的動作,而且是有難度的動作,每個動作都是挑戰,但挑戰的是自己的身體,和平日面對大大小小的挑戰所不同的是,這個挑戰「沒理由不去突破」,因為那是自己的身體哩,連自己身體都戰不到,就是不認識自己的身體;不能怪政府、怪經濟、怪社會,因為它就是自己的身體。瑜珈讓我們了解到,世界上有些挑戰必須存在,但挑戰並不是老虎,它在那邊,我們慢慢解決它;瑜珈藉由讓我們面對挑戰,享受它,達成心靈平衡,這一段,是我們這些欲求不滿的城市人往往缺的! 

然後,我們對瑜珈老師更有著某種高深的敬意,單單看到他(她)們可以把腳放在頭上,把手臂穿過奚下,那種對自己身體的掌握與自信,就算他(她)們還是小朋友的臉孔,也要很專心的學著聽著他們所教授的一切,這時候,我們的心靈就自動打了一條毫無遮蔽的管道,直直通到瑜珈老師那邊,也讓他(她)們可以把以前的自我的體驗,用最普通的語言,直接傳進你的心中,並在那邊落地生根,也變成自己的經驗。這一段,更是我們腦筋僵硬的成年人往往缺的! 

所以,因為安靜、因為挑戰、因為老師,這三點,讓瑜珈真的與眾不同── 

一般的有氧運動,少了第一點。 

一般宗教或冥坐冥想,則少了第二點。 

而大部份的城市人自從離開學校後,從來都不再享受過第三點! 

如果有時間,建議馬上去報名瑜珈課。先試聽,不必急。持續下去,把自己持續的送進那間瑜珈教室,優雅的再走出那間瑜珈教室,在裡面發生的事情,就交給這個特殊的、很有效的「瑜珈」。但,沒有時間的、或真的彎不下去的,還是沒興趣的? 

其實好像也不必做到瑜珈那樣。我覺得,透過剛剛那三點,瑜珈只是一種讓我們快速的暫時脫離世俗的方法。這種方法,基本上就是讓我們把自己當成一個個體,但這個體一點也不「個人主義」,它四處求老師;但,它還是一個個體。這是一個很奇怪的感覺,奇怪到了矛盾與自我衝突的境界。 

但這個感覺,正是「兒童」的感覺。 

每人都曾為兒童,不必安靜不必淨空,生活範圍本來就只有家裡和學校兩個地方,只必須管好這兩地方的事;不用看誰是老師,所有長輩和校長甚至雜貨店的老闆都是老師!也不用特別處理挑戰,因為所有事情都是新的、都是要學的,所有事都是挑戰,不得不接受、去面對,慢慢長大、慢慢的被挑戰。自然而然的,兒童的「人生」就在類似瑜珈的氣氛中度過。 

我們常說,大人不能再有孩童的純真。或許應該說,是大人「選擇」放棄了孩童的純真。我想很多人可能不會贊同我這樣的結論,但,我做了兩次瑜珈後,覺得它給我的三點好處,其實,就是當一個兒童的滋味而已。 

如果一個瑜珈運動可以「返老還童」,為何其他方法就不行? 

瑜珈的過程,有一部份是「了解自己身體」進而改變自己,我覺得現代人愈來愈欠缺瞭解自己身體那個「兒童」的部份。或許不用「瑜珈咖」,原來這就是瑜珈的真髓,體會此理,或許這高深的運動的最精華,每天都可以沐洗。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傻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